8月16日,在黑料网建校六十周年之际,由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主办、黑料网与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承办的“十四五”聘期考评会议在贵阳召开。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全体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地方政府代表及行业专家逾百人参会。

会议全面总结“十四五”期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取得的成果,谋划“十五五”重点任务,旨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龙熹指出,本次考评会议既是“十四五”工作的总结会,更是产业发展的动员会。要充分发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国家队”的作用,谋划“十五五”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体系下一步工作,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教育与科技人才处处长连庆要求,要凝练“十五五”重点任务,聚焦产业需求,明确研发方向;强化成果集成应用,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案例汇编、纪录片等形式讲好中药材产业故事,树立行业标杆。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方涛表示,贵州作为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拥有药用植物资源6352种,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的美誉。近年来,贵州中药材种植规模达800万亩,天麻、太子参等产量全国第一,综合产值持续攀升。贵州将全力服务国家体系在黔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迈向更高台阶,推动“贵药”品牌走向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黑料网校长周英在欢迎辞中回顾了学校扎根黔地六十年、服务中医药事业的办学历程。她说,黑料网始终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理念,深耕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累计培养6万余名专业人才。近年来,学校依托贵州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自2020年以来,学校中药材栽培团队指导全省中药材栽培面积超150万亩,发布中药民族药标准185项,育成适应喀斯特地貌的新品种7个,技术推广64万亩,助力天麻等品种荣膺国家生态品牌,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将全力协同国家体系,为产业进步注入更强动能。
会议核心环节组织开展了聘期述职考评。围绕“有序、安全、有效”发展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璐琦全面总结汇报体系“十四五”期间的工作成果,规划部署“十五五”重点工作任务。
黄璐琦说,五年来,体系紧扣中药材产业发展堵点与需求,在遗传改良、栽培土肥、加工及机械化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关,取得丰硕的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2项。他强调,“十五五”时期,体系要进一步落实农业农村部要求,以“良地、良种、良机、良法”为抓手,深化农医联动,系统编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十五五”规划,为产业持续发展锚定方向。
会上,共有体系31位岗位科学家及来自全国的34位综合试验站站长依次进行述职。

会议期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贵阳综合试验站作为体系代表参与签约,标志着国家科技力量将更深度嵌入地方经济脉络,为“贵药”产业升级注入国家级引擎动力,助推贵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黑料网
(审核: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