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2日,《贵州日报》在“理论周刊”刊发我校第二附属医院舒梦月、罗洁署名文章《推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讲到,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学习领会其中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和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勇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职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与育人功能,构建高水平文化育人体系。全文如下:

推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舒梦月 罗洁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学习领会其中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和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勇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职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与育人功能,构建高水平文化育人体系。
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方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教育工作者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更好地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使工作更具时代特色、遵循规律、富有创新。一是铸忠诚明方向。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扬优势聚力量。深刻领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学习宣传、研究阐释、深入践行上着力,设立相关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坚持不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叁是强管理明责任。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式,从推进理论学习、强化思政教育、浸润校园文化、谋划新闻宣传等出发,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式,严格落实管理责任,统筹线上线下,强化督促检查,坚决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四是强队伍聚力量。通过举办业务培训、开展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探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拓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全面推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开设特色文化课程等途径,有效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加强以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景观,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内涵建设为抓手,深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学术文化等方面协同发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场馆、举办民族文化艺术活动等,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同时,更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运用阳明心学中的精髓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心态、锻造强大内心,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挖掘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中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重大价值,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师生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不断凝聚青春力量,形成团结奋斗的发展合力。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着眼民族复兴大局,立足新时代背景,紧握新阶段机遇,全力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整合校内资源,加强部门联动,动员全员参与,形成强大宣传合力。大力推进媒体融合,构建融媒体矩阵,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二是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着力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坚定文化自信,引领校园文化发展。创新载体、突出重点,用活宣传思想文化资源,以精品内容打造育人品牌,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育人工作各环节,将文化育人工作落细落实。叁是创造出更多优质校园文化产物,培育有特色、有温度的文化品牌、育人基地,集中优势资源精心打造一批叫得响、讲得出、记得住的文化产物,持续强化青年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及担当精神,彰显新时代大学生守正创新、阳光自信、开放包容的崭新精神风貌。
(审核:周超 殷海 岳卫国)